查看原文
其他

减少学生跳楼悲剧,从提升教育专业度入手

徐海娜 另一片星空 2021-12-23

(原文首发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

徐海娜:如果家长和校方能从提高教书育人的专业性方面入手,重复地教和耐心地等,或许能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

前几天,一条武汉江夏一中学生跳楼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据中国国内媒体报道,这所中学三位学生课间玩扑克牌,于是家长被老师请到学校配合管教。其中,14岁学生张某被母亲在学校走廊扇耳光之后跳楼身亡。这条突发新闻一时间激起热议,谴责家长、谴责老师、甚至谴责跳楼学生的都有,只是发泄情绪的居多,而甚少有人从教书育人的专业性方面去分析这起事件。


近年来,学生跳楼的新闻时有耳闻,我想,如果能从教书育人的专业方面入手想办法,这样的悲剧应该能够减少。

有关视频显示,该名学生正站在教学楼走廊里,他母亲迎面走来,用力地扇了孩子两个耳光,还做出掐脖子和猛戳额头的举动。视频没有现场原声,而且有明显剪辑痕迹,所以不清楚这种“管教”过程具体持续了多久。之后,有一位男老师指示另一位女老师将家长带离现场。不知又过了多久,一直站在原地未动的孩子突然转身一跃而下。

从视频内容来看,家长是冲动的,而老师看不出什么情绪反应,女老师似乎犹豫是否要干涉,看到男老师的手势后便将家长带走了。此后,没有人再关注过经历了一番狂风暴雨式管教的孩子,直到跳楼悲剧发生。

首先不说打牌是否是一种严重违规的行为,毕竟每所学校的标准都不一样,有的学校还鼓励学生打牌来锻炼大脑或者视为一种有社交娱乐功能的课外活动。我关注的重点是,老师如何处理学生的违规行为,这将直接体现老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是否有足够的专业性。毕竟在教书育人方面,家长永远都被视为“业余的”,老师们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


我想起有一天早上,孩子睡得太熟没有听到闹钟,起床晚了,注定要迟到。正好这个时期,是他要为“按时到校”完全负起责任的时期。我孩子上学的早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叫他起床;第二阶段是他自己上闹钟起床,没有按时醒过来,我再叫他;第三阶段还是他自己上闹钟,但前一晚和我约定好,如果他没有按时醒来,是否需要我叫醒。如果他要求我不用管他,那他即使迟了我也不会管。他迟到的事正是发生在第三阶段。当天早上,他父亲就写了电邮给学校老师,告知孩子今天大概会迟到多久。之后,顺便提了一句最近要搬家,不知对孩子是否有影响。


没想到,老师立即回复了邮件,详细询问搬家的情况,还问家长是否了解搬家对孩子可能造成的情绪波动?建议家长虽然忙于搬家,也要多关注孩子,问问孩子对搬家过程有没有什么担心和忧虑?孩子对于新家自己的房间是否有蓝图规划?

“教育”家长一番之后,才顺便说了一句,提醒孩子迟到只需到校办公室登记一下,并强调这种登记程序只是出于安全考虑。

迟到,大家都知道,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违规行为。我至今犹记得小时候,迟到的学生会被要求在教室外面罚站。这种示众式罚站甚有威慑力,令我战战兢兢总是很早到校。反过来,我又以一年都没有迟到过感到脸上有光。加上整个基础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强调守时的重要性,我更加觉得迟到的行为“无异于谋财害命”。长大成人和参加工作后才明白,守时当然是一种好的品行,但是如果对守时过于执着,执着到伤害了人际关系,就可谓过犹不及。


社会总是在进步,教育也应当如此。毕竟,我们已经过了那个耳提面命就能令孩子乖乖听话的时代。面对校园里的违规行为,教育者最需要做的事是让孩子知道需要守规矩的原因,例如不让打牌是为了什么?守时是为了什么?不能为了守时而守时。这个学期,我的孩子迟到了两次,一次是迟起来5分钟,加上交通不顺利,迟了几分钟到校。校门口执勤的老师正好是他第一节课的老师,就询问了一下他迟到的原因,他就照实说起床晚了点,老师说几分钟就不算你迟到了,下次注意。学校不处罚,孩子们就不必为迟到刻意制造谎言。

我曾经问过孩子,既然学校从不针对迟到做出处罚,那是不是迟到也无所谓?孩子说,虽然没有处罚,但迟到就会耽误了听课,对自己没啥好处。同时,迟到也对老师显得不太尊重,迟到次数太多,老师还可能会记载在学期报告里,那可就糟糕了。

我小时候虽然没有被罚站,但是看着别人被罚站示众仍有阴影,以至于长大还会机械式地为守时而守时,因为朋友的不守时曾经十分气愤,伤害了彼此的关系。后来才明白,我们守时也是为了维护那份人际关系,而不是反对来。这种偏执,相信将来不会在我的孩子身上出现,他将比我更宽容,更懂得如何与多元文化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的教育是一种讲求本质的教育,不会为了追求某项外在的指标,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我想教育的专业性也正应该体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教书育人”这个目的,而不是反过来,让手段去伤害目的。

如果学校规定不可以在教室打牌,那么老师至少有义务和学生讲清楚为什么,以及要关注违规学生的想法,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有人说,如果学生屡教不改,怎么办?那至少还有两种情况需要考虑到:一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难以配合;二是学生虽然理解了,但没有管控好自己的行为。


我们都不想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也常常教育孩子不要在同一个地方犯错,但可惜,回想一下我们成长的历程,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才能真正学会某件事情的,就连科学家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绊倒的次数远远多过两次。我多次提到过日本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佐佐木正美的一句话,“管教就是重复地教加不急躁地等待”,这是符合人类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十分精辟的一句话,也是在我面对孩子和学生感到沮丧的时候,曾经给过我安慰和鼓励的一句话。

如果立规矩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老师就需要在学生违规时考量,怎样的方式才能帮助到学生,而不是一罚了之。在专业上越精进的老师越少采取处罚和羞辱的方式对待学生,越是在专业上修养不够的老师,越是简单粗暴。说到底,老师的处理方式体现的其实是教育作为一种专业的尊严。

另外,如何与家长合作,怎样的家校合作,才能教育好孩子,更是专业之中的专业。通常在中国香港的和新加坡的学校,都有社工、教育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等驻校,违规学生也会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当学生有重大违规行为发生时,老师会和家长商量,约好时间开会,各自把问题和关注点提出来,了解双方的想法,再共同制定帮助违规学生改变和进步的计划。


台湾有位著名的网名为“神老师”的小学老师沈雅琪,在基隆市长乐国小任教超过二十年,她经常在自己的Facebook上发表教学心得。有一次,她发现,班上有位学生,只要老师在他的家校联络簿上指出孩子的问题,孩子回家就会挨打。发现后,她便要求家长不能打孩子,并且她因此改变了写联络簿的方式,总是写今天这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孩子随后也真的改善了很多。这是真正致力于帮助孩子乃至他的家庭成长的好老师。

这位沈老师也不用同一标准去要求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尽全力还是写不好字,她就会在一篇写字作业中挑出“矮子中的高个子”,来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不和别人简单比较。和自己比,成绩好的受激励,成绩差的也有希望和成就感。

所谓好老师,不是说人品好,而是讲求教育的专业性。他们会时时检讨自己的工作,想尽办法去改进。

前述视频中的情况,容忍甚至默许家长在学校打孩子耳光,那是学校在教育的专业性上出了问题。而且视频中家长那种程度的暴力,有些国家的老师应该会直接报警。


老师的专业就是“教书育人”,不能只教书,不育人。前述视频中,孩子遭受家长暴力之后,此时如果老师有一定的专业敏感,就会立即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任何一个专业都讲求专业敏感性,就是说在你的专业领域,你应该比一般人更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有一定专业敏感性的老师,第一时间就应该想到被公开打耳光,尊严受创的学生,此时是多么需要心理支援和干预。

一百多年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里,写到神学院一个学生的自杀时说,

“(老师们)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会有片刻深信每一个生命和每一份青春的价值,深信它们无法挽回,而这正是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疏忽犯错的地方。”

但是毕竟一百多年过去了,现代教育的蓬勃发展,令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与其说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没办法,不如说教育从业者的专业性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学生跳楼事件发生后,有网友评论说:“小孩自杀,有一部分,是报复。跳下去的一刻,是知道会伤害父母,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用自己的命,来换父母痛哭流涕。看起来是一个人死了,其实是一个家庭同归于尽。”看到这里,谁人能不落泪?如果说自杀是对父母的一种报复,对教育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报复呢?


自杀原因虽然是复杂的,学生自杀每起都不同。但是,老师们和教育行业的从业者、管理者如果能从如何提升专业度上着手,好好研究教育的本质,相信能够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如果努力提升专业度了,悲剧还是发生了,至少还能说已经尽力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